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44章 馅饼一经问世,就火爆全场

执掌风 绣衣老王 4018 字 2024-12-31

“墨儿,下次注意就行了。”

“嫂子,你也觉得我不会持家的,对吗?你觉得我乱花钱了。”

赵墨儿觉得委屈极了。

“墨儿,嫂子没有这个意思,只不过咱们是挣钱来的,没必要买茶汤吧?”

温悦努力安慰着:“有开水喝就好,实在不行,你就煮点咸汤,撒点青菜。”

“温娘子,说的对。”

谢八嫂也表明自已的态度。

温悦能带着她们挣点工钱。

她们已经很感激了,怎么敢奢望吃好喝好?

“一个个都看不起我,对不对?”

赵墨儿道:“可我说我是按平常的价钱买的呢?”

“墨儿,你这么会捡便宜,那肯定很会持家。”

祥子娘子道。

“哼!”

赵瓣儿一脸不信。

赵墨儿咬牙道:“武翔被抓了,馒头西施为了回馈老客户,特意推出来的新活动,买一个炊饼送一碗茶汤,一共六文钱。”

“我买了八个炊饼,得了八碗茶汤,拿不了,也就要了四碗。”

“八个炊饼,也就64文钱而已。”

“什么?这么多炊饼,还有茶汤竟然只花了64文,赵墨儿,你就算说谎,也说的像一点,好不好?”

赵瓣儿一脸不信。

“哼!要么说你是一个小丫头呢,根本就不懂,这是武大官人特意想出来的招,叫引流。”

赵墨儿理直气壮道。

“引流?引什么流?”

赵瓣儿不懂。

对于谢八嫂等人来说。

什么引流不引流的,远没有填饱肚子更重要?

温悦则看向食盒,自已这个小叔子不会真的被骗了吧!

赵墨儿感受到嫂子的质疑,于是亲自拿着一份炊饼递给温悦道:“大嫂,您尝尝。”

温悦拍了拍手,道:“我先洗洗手。”

“嫂子我喂你,你先吃一口。”

赵墨儿心急道。

“好一个赵墨儿,真是长大了,连自已的嫂子也惦记啊!”

祥子娘子打趣。

“祥子娘子,你说什么呢?嫂子把我们带大的,我一直把嫂子当母亲看。”

赵墨儿也知道自已失礼了。

温悦洗了手,接过炊饼,咬了一口嘎嘣脆。

不像烧饼。

里面竟然还有葱花,猪油及调料。

还比烧饼重,又有油水。

嗯!

这六文钱,也不算花错了。

“嫂子,你再来尝一尝茶汤。”

赵墨儿跟献宝一样,端来一茶汤。

温悦接过来,轻轻啜了一口。

嗯!

茶汤不仅香,而且还很好喝。

一饼一汤。

你告诉我只需6文。

按照温悦的饭量。

这一饼一汤,就饱了。

一顿饭六文钱。

这,这也太便宜了吧!

“墨儿,你老实告诉我,这真的是六文钱。”

“嫂子的这我能骗你吗?现在武记从食店还卖着呢?”

赵墨儿赶紧道。

这个武大郎到底在干什么?

这么好的东西,竟然卖的这么便宜。

他难道不是来做生意的,而是来做慈善的?

“嫂子,怎么样?”

“好。”

温悦在赵墨儿一脸期待的表情中,说了一个字,道:“墨儿,你再去买4个,让几位嫂子,晚上走的时候带上。”

“好嘞。”

赵墨儿欢快离去。

“其实不用的。”

谢八嫂等人喜笑颜开。

“白薅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温悦依旧淡淡道。

赵墨儿晚上回来的时候,又带来了新的炊饼,正儿八经的陷阱。

“墨儿,这回怎么没有茶汤呢?”

“对呀!”

“茶汤卖光了,这是新的炊饼,里面有馅。”

“有馅的,那不是馒头吗?”

“不是,这也是炊饼。”

“那我尝尝。”

谢八嫂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

“嘶?真香,竟然有肉,怎么这么香?”

“这个武大郎,这是活菩萨吧!墨儿,铺里还有吗?”

谢八嫂等人都没心情做伞了。

“有,还没关门呢?”

赵墨儿刚说完。

谢八嫂就站起来刚想走,为难看着温悦。

“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早来。”

“谢谢温娘子。”

两个人赶紧去。

武记从食店已经挤满了人。

武大郎还是低估了美食对大宋百姓的诱惑。

只好让人分别在武记从食店跟自已铺子里现做。

大宋是有夜市的。

也就是一直到深夜,才会彻底闭店。

一帮人忙到大半夜。

什么都卖的精光?

“大郎,咱们明天就没卖的了。”

武大郎也愁。

难道汴京城的百姓这么没见识,不就是一个馅饼吗?

这时候孙勃道:“官人,我知道有个猪场,城外菜农家的地址,要不我们连夜出发。”

“好,那就辛苦你们了。”

武大郎对孙勃道:“这一趟,一人两百文,务必要把东西弄回来。”

武大郎直接每人给了他们十贯钱。

尽可能把面粉、猪肉、青菜弄来。

这边赵盼儿、宋引章、武翘等人在数钱。

今天卖了四千个馅饼,六锅茶汤。

总收入24000文,也就是24贯。

竟然没亏钱。

只不过害得武大郎连练枪的时间都没了。

诸人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起来做炊饼。

一大早更多的跑腿来堵门。

很多跑腿都知道这边炊饼加茶汤只需要6文。

还有一大早专门来买馅饼的。

连馒头西施的笋肉馒头都不吸引人了。

卖了一半,索性直接都卖馅饼。

孙勃等人忙不开,武大郎又让其推荐几个人来帮忙。

宋齐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加入进来。

忙前忙后的。

赵墨儿则专心做竹筒盒。

每日都能卖近万个馅饼。

这不是汴京百姓的极限,是武大郎他们烙馅饼的极限。

“武大官人,还忙着呢?”

温悦出现了。

“呦!这不是温娘子吗?”

武大郎看着温悦,笑着道:“想吃什么,随便要?我可以让你插个队?”

“算了,明天我就要跟太仆寺的人交货了,你要不要去?”

温悦很识趣的道?

“这么快就做完了。”

“有你给出的主意,能不快吗?”

“既然做完了,那就留下帮忙吧,我总不能白给你出的主意,对吧!”

武大郎又白的两个免费劳力。

关键是这两个人能文能武。

来到这个世界,才发现制约武大郎发展的不是主意,而是人才。

大量识文断字的人才。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