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街头卖艺,初试身手
月光洒进屋内,照在他们身上,仿佛也为他们的未来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辉。
他拿起笔,写下第一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苏锦在他身边轻轻翻动教案的纸页,火光映着她的侧脸,温柔而坚定。周良看着她,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意。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透,周良便悄悄起身,从床底取出一个用布包裹着的小物件——一把简易吉他。这是他大学时买的,原本只是兴趣使然,没想到如今竟成了他谋生的工具之一。
他站在院中,手指轻轻拨弄琴弦,音色虽不完美,但足以让他安心。
“你要去城里?”苏锦端着水盆出来,看见他的动作,轻声问。
“嗯。”周良点头,“我想试试街头卖艺,至少能换点钱回来。”
“可你……”苏锦欲言又止,眼中闪过担忧,“你从未做过这种事。”
“我总得迈出第一步。”周良笑了笑,“放心吧,我会小心。”
苏锦沉默片刻,终究没有再劝。她转身回屋,不多时抱着一件旧披风出来,替他披上:“早些回来。”
周良应了一声,背起吉他,踏上了前往城中的路。
晨雾未散,街道上人影稀疏。周良一路穿行,终于找到了一处热闹之地——南门集市。这里人流不断,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正是摆摊卖艺的好地方。
他选了个角落,铺开一张旧布,将吉他放在地上,坐了下来。
起初,路人对他并不在意,甚至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但很快便移开了视线。周良并不气馁,他调整好姿势,缓缓拨动琴弦。
悠扬的旋律在清晨的空气中流淌开来,带着一丝现代的节奏感,在这古风浓郁的街市上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意外地和谐。
有几个孩童被吸引过来,围在他身边,睁大眼睛看着这个奇怪的乐器。
“这是什么?像琴又不像琴。”一个小女孩低声问。
“是啊,哥哥,你是从哪里来的?”另一个孩子也凑了过来。
周良笑着看向他们:“这是我家乡的乐器,叫吉他。”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都被那优美的旋律所吸引。
渐渐地,人群开始聚集。有人停下脚步,有人驻足观望,还有人低声议论。
“这声音倒是好听。”一位中年妇人开口道。
“就是不知道这人要干什么。”旁边的男人皱眉。
周良抬头一笑,随即清了清嗓子,开始吟唱。他选择了一首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稍作改编,使其更符合古代人的理解习惯。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他一边弹奏,一边唱着这首融合古今的词句,虽然有些不合常理,但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很快便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这歌儿怪怪的,倒也不难听。”一个老者捋着胡子点评道。
“就是不知唱的是什么意思。”几个年轻女子窃窃私语。
周良并不在意这些议论,他继续唱着,眼神扫过人群,寻找可能愿意打赏的人。
果然,有人开始往他面前的布上丢铜板。
“叮——”一枚铜钱落在布上。
接着又是两枚、三枚……
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声响都让周良的心跳加快一分。他知道,自己迈出了第一步。
“唱得好!”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拍手称赞,“再来一首!”
周良点头微笑,重新调音,又弹唱了一首改编过的《青花瓷》片段。
这一次,围观的人更多了,甚至有几个小贩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凑过来听。
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须发皆白,目光深邃。他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周良注意到他,心中微微一紧,但仍旧继续演奏。
一曲终了,老者缓步走近,从袖中掏出一小块碎银,放在布上。
“不错。”老者淡淡开口,“你的曲子虽与寻常不同,却有新意,值得一听。”
周良连忙拱手致谢:“多谢老先生赏识。”
老者点点头,转身离去,身影消失在人群之中。
这一幕被不少人看在眼里,更多人开始掏钱打赏。短短半个时辰,周良面前的布上己经积攒了不少铜钱和几块碎银。
他松了一口气,心中踏实了许多。
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周家的!”是王婶的声音,“你怎么在这儿?”
周良回头一看,果然是王婶,手里还提着个篮子。
“我在试试能不能赚点钱。”周良笑道。
王婶瞪大眼:“你在街上卖艺?”
“怎么,不行吗?”周良挑眉。
“不是不行……”王婶压低声音,“只是这事传出去,怕被人笑话。”
“笑什么?”周良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有什么好笑的。”
王婶一时语塞,最终叹了口气:“也是,你们日子太苦了,能挣点是一点。”
她说着,把篮子递给他:“这是我家做的饼,给你带回去。”
周良接过篮子,感激地道谢。
“别谢我。”王婶摆摆手,“我是看你媳妇儿可怜,才想着帮衬一下。”
周良点头:“谢谢你们。”
他背上吉他,抱着篮子踏上归途。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照在街面上,也照在他的心头。
回到家中,苏锦正在厨房熬药,见他回来,忙迎上来。
“怎么样?”她问。
周良将篮子放下,笑着从口袋里掏出几枚铜钱和一块碎银:“今天还不错。”
苏锦接过钱,眼中闪过惊喜:“真的?”
“嗯。”周良点头,“虽然不多,但至少是个开始。”
苏锦看着他,忽然笑了:“我就知道你可以。”
周锦笑着将钱收好,转身继续忙碌起来。周良则坐在案前,拿出纸笔,开始记录今天的收入和想法。
他写完最后一行字,抬起头,望向窗外。夕阳西下,霞光满天,映红了整个院子。
他忽然想到那首诗的最后一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活不易,但他己不再畏惧。
只要一步步走下去,总会看到希望。
门外传来敲门声。
“进来。”周良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是村里的老秀才。
“周良,我听说你在城里卖艺?”老秀才满脸惊讶,“你还真敢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