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公元173年曹操离开家乡,至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期间共八次返回家乡,分别是公元177年、187年、189年、202年、209年3月、209年7月、213年和216年。
公元 187 年深冬之际,天空之上,阴云密布,仿若马车之盖,久聚不散。于这静谧之曹府内,忽闻一声清脆男婴啼哭,响彻冬日,似在宣告又一新生命之降临——曹丕!
此等异象,致使曹家人即刻延请望气术士,术士观之,骇然曰:“此子日后必非凡人所能比也!”曹操听闻,一笑了之。
公元188年,未满一岁的高泽己能蹒跚学步。这一日,高山夫妇目睹其行走间的灵动身影,不禁感到惊讶与喜悦。于是,他们决定举行一场传统的抓周仪式。
在这欢声笑语中,高泽被置于精心布置的庭院中央。西周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品,有文房西宝、古籍卷轴,也有刀剑弓箭、民间工艺品。
然而,高泽的目光却始终被一个兵器架子所吸引。他伸出小手,来回摸着那架子上的一件件兵器,仿佛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晃数月。刘宏意欲于十月举行阅兵大典,且打算自封“无上将军”,遂颁诏召回还在家中“抚琴”的高、曹二人。
高山夫妇携手同行,将年幼的小高泽首接交托给了董奉的照顾。那一次的别离,仿佛是在他的小手中轻轻放下,一个充满信任的托付和期望。
但。
一年后,如同命运之神在静谧的岁月长河中投下了一枚石子,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涟漪。噩耗如影随形,悄然无息地降临。
在这漫长的等待之后,时间的车轮缓缓驶过,每一个日夜都像是被无限拉长。高山夫妇的心中,那份担忧与期待交织成了一幅复杂的画卷。他们未曾料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董奉,正准备上前为一名浑身浴血的男子处理伤势,却未料到,那男子气息奄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憋着最后一口气,必须将书信送到的男子递来一个小小的包裹,董奉匆忙打开,只见一封上书“君异亲启”字样的书信跃然纸上。
未待细读,一目十行后,他迅速将书信揣入怀中,背起包裹,沿着海边飞奔而去。
189年的夏天,两岁的高泽还在海里抓螃蟹的间隙,不经意间被董奉捞了起来,夹在的腋下快速离开,随后被安置于马车之中。马车后,一辆板车悠悠地被拖曳着。董奉依照信中指示,将高山生前埋藏的金银财宝悉数取出。
信里提到的另外一点,就是整个高府内,只剩下一人有资格随行,她的左臂上,都刻有一道深似月牙的疤痕。这个标记,那位己故的送信者,亦然。
曾经的高府内,有一支庞大而神秘的队伍,他们无论男女,都能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行动。如今,那队伍己如流星般消逝,仅留下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女娃娃。
190年董卓讨伐战爆发,而189年初,高山夫妇为了掩护小皇帝与何太后撤离,高山在过程中暗疾突发,李氏为了回身拉回自己的夫君,他们不幸。。。
而前者二人也没有逃过平行世界的大车轮碾压。
老曹在暗处目睹了一切,心中满是无奈。
此时此刻,他也无力回天,只能等待夜幕低垂,悄无声息地将高山夫妇的遗体盗出,安葬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这沉重的动作后,他不敢逗留,迅速踏上了逃亡之路,背影在夜色中渐行渐远,仿佛随风消散。
在这暗夜之中,老曹的行动如幽灵般轻盈,可他的内心却如火山般喷涌着愤怒与悲痛。他很无奈,这并非简单的偷尸,而是对逝者尊严的最后一丝保护,也是此刻自己能对挚友所做的一切。
然而,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只能选择先活着。
因为这一年里,很多人都被这历史车轮压成了沫沫,或被丢到锅里煮成火锅,而帝国的后宫,成了这肥胖车轮的玩乐之所。。。。。。
去往并州的小路上。
“啊~~~~~~!”
马车内,传来一声饱含无尽愤怒与伤感的悲怆吼声,久久回荡。
董奉与女死侍二人合力,他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终于将那名年仅两岁的男童紧紧按住。
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时间仿佛凝固,只有那稚嫩的嘶吼声在空气中震荡。男童的挣扎,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虽顽强却也无法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