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的古籍室中,沈厌离对《青溟镇龙诀》的研究,让她对青溟书院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然而,一份随后收到的校方邮件,却让她的这份认知变得更加具象化和系统化。
这封邮件的标题赫然是:《青溟书院校园环境建设指南:古老智慧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西象五行在建筑中的隐秘运用》。
这并非寻常的校园美化宣传,而是继“九宫八卦安全手册”之后,校方又一次对书院核心秘密的“半公开化”。手册以一种专业而严谨的口吻,详细讲解了传统风水学中**“西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在青溟书院现代建筑布局中的隐秘运用。
手册开篇便指出,青溟书院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非单纯追求美学,而是秉承了数千年前“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地脉之气、天地之势,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从而营造出一个既适合学习,又能“聚气凝神”的特殊场域。
沈厌离的左眼琥珀漩涡高速旋转,她一边阅读手册,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青溟书院的全息三维图,并将其与手册中的描述进行比对。她发现,手册中每一个看似“设计理念”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层深刻的风水布局。
手册首先解释了**“西象”**在书院布局中的运用:
?青龙(东方):代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阳刚之气。手册中指出,书院的东方,是**“晨曦初升”之地,高耸的“主教学楼”和“艺术中心”,如同蜿蜒的龙脊,顺应东方地势的隆起,外墙采用浅绿色调,并大量种植高大翠绿的树木,形成一片“龙林”。这里是学生们学习、创作、思想碰撞的区域,旨在激发创新与活力。沈厌离能“看”到,那片“龙林”之下,隐约有强大的生机之气**在涌动。
?白虎(西方):代表沉稳内敛、守护力量的阴柔之气。手册中描述,书院的西方,是**“夕阳西下”之地,“图书馆”和“科研实验楼”(包括量子实验室和解剖室)坐落于此。建筑风格偏向厚重、内敛,外墙采用白色或浅灰色,并辅以坚实的石材。周围的植被多为低矮的灌木和苔藓,形成一道“虎踞”之势。这里是知识沉淀、理性分析的区域,旨在提供一个安静、稳定的研究环境,同时“镇守”**着某些不宜外泄的秘密。沈厌离立刻联想到图书馆内的《葬经》孤本和解剖室的异变,白虎之位,确实是镇压之所。
?朱雀(南方):代表光明外显、热情奔放的活力之气。手册中提到,书院的南方,是**“阳光最盛”之地,“科技馆”和“体育馆”**(晚会举办地)位于此处。建筑设计大胆而富有现代感,大量使用玻璃和金属结构,光线充足,色彩鲜明。这里是展示、交流、竞技的区域,旨在激发学生们的活力和创造力。沈厌离回想起科技馆那巨大的镜面装置,以及它与“离九宫”的关联,朱雀之位确实是能量显化之地。
?玄武(北方):代表厚重稳定、藏风聚气的守护之气。手册中指出,书院的北方,是**“靠山之位”,“宿舍区”和“校史馆”(包括校长画像长廊)坐落于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依山而建,背靠一片茂密的竹林。这里是休息、传承、沉淀之地,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稳的居所,同时“守护”**着书院最古老的历史与秘密。沈厌离想起了校史馆中历任校长画像的异变,玄武之位,确实是传承与镇守的象征。
手册接着深入讲解了**“五行”**在书院建筑材料和色彩运用中的隐秘含义:
?金(锐利、收获):多用于科技馆、实验楼的金属结构和精密仪器,象征科技与创新。但在某些隐秘之处,也用于**“引雷聚气”**,收集天地间的锐利之气。
?木(生发、成长):遍布书院各处的绿化,以及主教学楼的木质结构,象征生机与智慧的成长。手册中甚至提及,某些树木的种植位置,是经过**“特殊测算”,旨在引导地脉中的“木气”**,滋养书院气场。
?水(流动、智慧):书院内部多个人工湖泊和蜿蜒的水系,以及喷泉设计,并非单纯美化,而是遵循**“引水聚财”的原则,象征智慧的流动与财富的汇聚。手册中特意提到,静心湖底部的某些“导流装置”,能够引导地脉中的“水气”**,达到“聚气凝神”的效果。
?火(光明、活力):科技馆和体育馆的大量采光设计,以及某些建筑的红色元素,象征光明与活力。但在某些隐秘之处,“照明系统”的能量输出,也经过“特殊调校”,旨在模仿“火”的能量,**“激发”**某些区域的气场。
?土(承载、稳定):书院整体的地基选择,以及大量使用的石材和砖瓦,都体现了“土”的承载与稳定。手册中甚至指出,书院的**“核心地基”,是建立在一条稳定的地脉之上,并使用特殊的“镇地石”进行加固,旨在最大限度地“稳定”**书院地底的能量波动。
沈厌离的左眼琥珀漩涡高速旋转,她能“看”到手册中提及的每一个“元素”背后,都隐藏着一层复杂的能量网络。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材料和设计,在她的眼中,都是一个个微型的风水节点,共同构筑起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青溟能量场”**。
手册的最后,用一种看似随意的口吻总结道:“青溟书院的每一砖一瓦,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对天地之道的理解。我们希望各位学子,在享受现代化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这份独树一帜的**‘能量美学’,并共同维护校园的‘能量平衡’**。”
沈厌离合上手册,她的脸上没有惊讶,只有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这份手册,无疑是校方对内部玄学秘密的又一次**“深度解密”。它不仅验证了她之前的许多猜测,也让她对青溟书院的“真实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里不仅是学府,更是一个“能量枢纽”,一个“风水大阵”,用于“镇压”或者“引导”**地底深处的某种力量。
她想起《青溟镇龙诀》中青玄子的批注:“青溟之名,实取青龙之意。书院之立,非为学,乃为守。”这份指南,更是坐实了这一点。
她也联想到江浸月体内的龙脉灵气,以及她罗盘的特殊性。江浸月作为“守龙人”的后裔,其血脉中蕴含的力量,很可能正是维持这个“青溟能量场”运转的关键。而校董江鹤年对江浸月的保护,以及对沈厌离的招揽,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他们需要沈厌离和江浸月,来共同维护这个庞大的“能量平衡”。
沈厌离的左臂,《撼龙经》刺青处的符文此刻在她脑海中跳动得更加频繁。她感到刺青中蕴含的古老智慧正在与手册中的现代建筑理论进行着奇特的融合。她意识到,自己的“量子风水”理论,正是结合了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精髓,而青溟书院,正是验证这种理论的最佳场所。
这份看似普通的“指南”,实则是一份更为详细的**“能量地图”**,为沈厌离揭示了青溟书院地下潜藏的庞大力量体系。而她即将面对的,将不仅仅是“断龙阁”的阴谋,更是如何重新调整这个被扰乱的“青溟能量场”,从而彻底镇压阴墟,守护华夏龙脉的艰巨任务。
她突然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同时,也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她知道,她肩负的使命,远比她想象的要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