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三章 金銮医案

执掌风 胖妈瘦娃 8524 字 2025-06-01

太极宫的飞檐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林挽月握着药箱的手沁出细汗。宫墙下的青苔泛着冷光,让她想起穿越前在 ICU 走廊见过的消毒灯 —— 同样的冷色调,却比这里多了份生的希望。

“姑娘,到了。”身旁的小太监轻声提醒,打断了她的思绪。林挽月深吸一口气,跟着小太监迈进了宫殿。殿内檀香袅袅,龙榻上的皇帝面色苍白如纸。

林挽月定了定神,上前为皇帝把脉。手指刚搭上皇帝的手腕,她便眉头一皱,这脉象紊乱,竟似是中了极为阴毒的慢性毒药。可在这宫闱之中,究竟是谁如此大胆,敢对皇帝下手?

林挽月正思索着,突然殿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一群侍卫冲了进来,为首的太监尖着嗓子喊道:“大胆医女,竟敢谋害皇上!”

林挽月心中一惊,还未等她开口辩解,侍卫们便将她团团围住。她握紧药箱,心中涌起一股绝望,难道自己就要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这深宫之中?就在林挽月以为自己在劫难逃时,她突然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我若要谋害皇上,又怎会主动前来为皇上诊治,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分明是有人想嫁祸于我!”

那为首太监冷笑一声:“狡辩!人赃并获,还敢嘴硬!”

林挽月看向皇帝,急切道:“皇上,您且听我把话说完,若我真有谋害之心,脉象定不会如此明显,我己看出您中了阴毒,若此时杀了我,谁来救您?”

皇帝本就昏沉,听她这么一说,微微抬了抬手,示意侍卫停下。林挽月接着分析道:“这阴毒慢性发作,下毒之人定是长期潜伏在皇上身边,想慢慢置您于死地。”皇帝眼神一凛,示意她继续说。

林挽月又道:“我愿立下军令状,若七日之内解不出此毒,甘愿受罚。”皇帝思索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林挽月这才长舒一口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揪出那幕后黑手。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匆匆赶来,竟是之前带她进宫的小太监。小太监焦急地喊道:“各位大人,这医女是我带来的,她绝无谋害皇上之心!”

"林姑娘莫怕,圣人只是偶感风邪。" 李昭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玄色朝服上的金线绣着展翅玄武,与腰间玉佩相映成辉。他昨夜在军机处熬了整宿,眼下泛着青黑,却仍抽出精力亲自来接她。

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艾烟,数位老太医跪在丹墀下,白胡子几乎扫到青砖。林挽月刚跨进门槛,便听见上座传来咳嗽声:"可是治秦王箭伤的那位医女?" 唐高宗李治斜倚在龙榻上,锦被下露出的手腕青肿如茄,正是中风前兆。

"民女林挽月,见过圣人。" 她福身行礼,目光扫过床头的药方 —— 朱砂、附子、巴豆,典型的温阳燥烈之剂,只会加重阴虚风动。原主记忆突然翻涌,想起太医院首座曾说:"宫廷医案,治的不是病,是人心。"

"平身吧。" 李治打量着她腕间玉镯,"听闻你善用夷族针砭之术,可敢为朕施针?"

殿内太医们齐齐抬头,吴太医令的目光尤其锐利,像要看穿她究竟有几分斤两。林挽月心中一凛,施针一事风险极大,稍有差池便是杀身之祸。但她看着李治期盼又虚弱的眼神,咬了咬牙道:“圣人,民女愿一试。”

吴太医令冷哼一声:“哼,一个小小医女,莫要不知天高地厚。”

林挽月并未理会他的挑衅,从药箱中取出银针,仔细消毒后,找准李治穴位:"圣人脉象弦细而数,乃阴虚火旺、肝风内动之象,宜滋阴潜阳,镇肝息风。" 她指尖划过李治手臂,在太冲、风池等穴位轻轻按压,"若用夷族之法,需先放血通络..."

"放肆!" 吴太医令突然叩首,"圣人万金之躯,岂堪放血?当年太宗皇帝便是..." 他忽然顿住,殿内气氛骤冷 ——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因服金石药驾崩,至今仍是禁忌。

李昭上前半步,挡住林挽月的身影:"吴大人既知太宗旧事,当知一味温补反误病机。" 他转头望向她,眼中闪过信任,"按你的法子治,孤担着风险。"

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林挽月忽然想起在协和医院做规培时,第一次给老人做溶栓治疗的场景。她定了定神,用酒精棉擦拭穴位:"第一针,太冲穴,泄肝火。" 银针刺入的瞬间,李治轻哼一声,腕间青肿处竟渗出几滴黑血。

殿内太医们交头接耳,唯有李昭盯着她额角的细汗,掌心悄悄按在剑柄上。当第七根银针扎入百会穴时,李治忽然开口:"朕的手... 不那么麻了。" 他试着抬了抬手臂,虽然仍有些颤抖,却比之前灵活许多。

"接下来需煎服天麻钩藤饮," 林挽月收起银针,特意加重语气,"切记不可用附子、肉桂等大热之药。" 她转身对吴太医令福身,"若大人担心药性过猛,可先煎半剂,民女守在殿外候着。"

暮色漫进殿内时,小太监捧着空药碗出来:"圣人说,喝了药后头脑清明许多,要赏林姑娘金错刀。" 吴太医令的脸色比檐角的铜铃还青,却不得不向她拱手:"林姑娘针法... 确有独到之处。"

宫门前的灯笼次第亮起,李昭解下玄色披风披在她肩上:"怕了吗?" 他指尖掠过她手背,触到刚才施针时被针尖划破的血痕,"太医院的老家伙们,能把活人说死,也能把死人说活。"

林挽月望着他眼尾的朱砂痣,在灯笼下像滴凝固的血:"我更怕的是," 她摸了摸药箱里的青霉素粉,"他们明明看见疗效,却偏要闭着眼说妖术。"

忽然想起原主记忆里,师父被诬陷时也是这样的场景 —— 明明救了人,却因 "不合祖制" 而获罪。

正说着,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帘掀开,一位贵气逼人的女子走了下来。竟是武昭仪,她眉眼含威,扫视一圈后目光落在林挽月身上,“听闻你用夷族之法治好了圣人,倒真是有些本事。”

林挽月福身行礼,心中却警惕起来。武昭仪接着道:“如今宫中多有病症,你既如此厉害,便留在宫中为众人诊治吧。”

吴太医令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却又不敢反驳。林挽月心中纠结,留下意味着要面对太医院众人的刁难,可拒绝又恐得罪武昭仪。

李昭开口道:“武昭仪,林姑娘一介民女,骤然留在宫中恐诸多不便。”武昭仪轻笑一声,“李将军倒是护着她。也罢,便先让她回去,若宫中再有需要,随时宣她进宫。”林挽月忙谢恩。

待武昭仪离去,李昭担忧道:“武昭仪心思难测,你日后进宫定要小心。”林挽月点点头,决心凭借自己的医术在这复杂的宫廷中站稳脚跟。

宫墙下的夜露打湿了裙裾,李昭忽然轻笑:"所以你才要开医馆,要教百姓种痘,要让士兵喝开水。" 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明日随我去大理寺,那里关押着西域来的疡医,或许能找到你要的..." 他顿了顿,"玻璃蒸馏器的制法。"林挽月眼睛一亮,她一首想找到制作玻璃蒸馏器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提纯药物。“好,我明日随你去。”她爽快应下。

次日,林挽月早早便随李昭来到了大理寺。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西域疡医们蜷缩在角落里,眼神警惕。林挽月走上前,用不太流利的西域语表明来意,希望他们能告知玻璃蒸馏器的制法。

起初,疡医们并不愿意配合,他们担心这会泄露自己的秘密。李昭在一旁亮出身份,并承诺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经过一番劝说,一位年长的疡医终于松口,开始讲解玻璃蒸馏器的制作方法。林挽月认真聆听,不时提问,还拿出纸笔记录。

就在这时,大理寺卿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地说:“武昭仪传来旨意,让林姑娘即刻进宫,圣人病情似有反复。”

林挽月心中一紧,来不及多想,跟着大理寺卿匆忙离开。李昭则留下来继续和疡医们交流,希望能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林挽月不知道,这一进宫,又将面临怎样的难题。

第二日,两人来到大理寺。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西域疡医们眼神警惕地看着他们。李昭表明来意,一位年长的疡医犹豫片刻后开口:“这制法本是不传之秘,但看你们有济世之心,我便说了。不过,你们得帮我们一个忙。”原来,他们被卷入一场案件,希望李昭能查明真相还他们清白。

林挽月和李昭对视一眼,李昭点头道:“好,我定会查明此事。”在疡医详细讲述制法时,林挽月认真记录,眼中满是兴奋。待了解完制法,李昭便开始着手调查案件。而林挽月心中己然有了新的规划,等拿到蒸馏器,她就能开启新的制药篇章,为更多人带去生的希望。

槐花香袭来,林挽月望着他腰间的玄武玉佩,忽然明白,这个被史书称为 "铁血秦王" 的男子,早己在初见时,就将她的命运与自己的权谋版图悄然交织。而她腕间的 "悬壶" 玉镯,终将在这盛唐的金銮殿与西市医馆之间,刻下属于医者的传奇。

回到医馆时,小桃正趴在柜台上打盹,面前放着张皱巴巴的纸:"姑娘,今天有个西域商队来问诊,说他们首领得了 ' 心口痛 ',跟你画的心梗图一模一样!"

烛火跳动中,林挽月展开那张解剖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冠状动脉。她忽然想起穿越前没能救下的那位老人,想起他临终前说的 "谢谢"。指尖抚过图上的心脏,她轻声对镜中的自己说:"这次,我不会再让你失望。"林挽月当下决定去看看那西域商队首领。来到商队驻地,只见首领面色苍白,捂着胸口痛苦不堪。林挽月仔细诊断后,确定是心梗发作。她迅速从药箱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急救药物,喂首领服下。

然而,药物虽暂时稳住了首领的病情,但要彻底治愈还需进一步治疗。林挽月告知商队众人后续的治疗方案,可商队里有人却怀疑她的医术,认为她是在故弄玄虚。就在这时,李昭赶到,他表明身份,力挺林挽月。商队众人这才勉强同意让林挽月继续治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挽月精心照料首领,随着时间推移,首领的病情逐渐好转。商队众人对林挽月的态度也从怀疑变成了感激。而林挽月也在这次治疗中积累了更多经验,她更加坚定了在这盛唐用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的决心,同时也期待着玻璃蒸馏器能早日制成,开启她制药的新篇章。

就在林挽月全心投入医馆事务与制药研究时,宫里传来消息,李治旧疾复发。林挽月匆忙进宫,却发现这次病情远比上次棘手,似是有人暗中加重了李治体内的慢性毒药。

林挽月心急如焚,全力施救。与此同时,李昭在调查西域疡医案件时,竟牵扯出一股隐藏在朝堂暗处的势力,他们似乎在谋划着一场巨大的阴谋,目标首指皇位。

林挽月和李昭意识到,他们不仅要面对医道上的难题,还要应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林挽月凭借现代医学知识和智慧,努力寻找破解李治病情的方法,而李昭则利用自己的权谋与势力,深入调查那股神秘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相互扶持,感情也在一次次的危机中逐渐升温。他们知道,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在这复杂的盛唐局势中,守护住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窗外,一轮弦月挂在飞檐上,像极了李昭眼尾的那颗朱砂痣。医馆的幌子在夜风中轻晃,画着人体经络的绢布与泡着兔心的玻璃罐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最奇特的医道 —— 当二十一世纪的急救知识遇上盛唐的草木金石,当女医官的银针碰上秦王的剑锋,一场改写医学史的传奇,正从这小小的医馆开始,向整个长安,向整个天下,缓缓铺开。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