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魏王,你得给将士们做主啊!”吴江苦着脸,“校场被二蛋占领了。”
二蛋!
“瞎说,二蛋那么一丢丢,怎么可能占领你们校场。”恒师爷当吴江白痴,他更是说不清楚了。
“是啊!”
宁海灵也觉得这不可能,二蛋虽然调皮,说它不听话跑去校场可能,但占据校场,这绝不可能。
魏三愣了一会儿神。
算是回应了吴江,“过去看看吧!”
路上,吴江娓娓道来,数落二蛋的罪行,若非是看在魏王的面子上,也绝不可能被它一条狗子占领校场。
说是,眼中含泪,委屈无比。
不仅仅是校场,而是整个延安城都已经乱成了一片,百姓们全部跑到了校场附近。
然而,他们看到了自家的狗子正在疯狂的训练,匍匐前行,空中弹跳,靶场射击…
魏三到达的时候,校场已经挤不下人了。
相隔数百米,就能听到整齐的狗吠声。
“汪!”
“汪,汪!”
好像在喊“一,二!”
“一,
二!”
魏三大概猜测到发生了什么,
这家伙果然非同一般,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魏王,为何而笑?”
“我这是喜悦,你看不出来?”
“那魏王为什么喜悦,您过去瞧瞧就知道了,校场都已经乱成一片了。”吴江想不明白。
魏三正色回到,“以你的智商,我很难和你解释。”
“先过去瞧瞧吧!”
校场中,二蛋威风八面,居身于延安府中藏獒头上,霸占校场正中央地界,场下,数千只狗开始训练。
“看看,它练的不比你好?”
魏三夸赞道。
这下真是捡到宝了。
练了有一会了,二蛋叫唤两声,校场的狗子全部开始集合,齐刷刷的站成一排排,跟随在二蛋的身后。
“它要去哪?”吴江问。
“我哪知道。”
魏三也只能跟在二蛋的身后,到也想看看这小家伙还能干什么事。
一小会儿。
狗子大军来到了食堂。
好家伙,这是要干饭了。
二蛋率先从藏獒身上跳下来,一声令下,食堂的人全部都被轰了出来,紧接着,第一批狗子进入食堂,而一小会后,第二批狗子也随之进入了食堂。
随后,二蛋从食堂中走了出来。
带着三、四批狗子离开。
显然,这一个食堂的饭不够它们分的。
直到把全部的狗子都分上食物,二蛋心满意足。
每个食堂几乎有一小半的食物都进入到了它的胃中。
校场门口。
二蛋眯着眼睛,挺着脑袋走出来。
而魏三正是在校场门口等待,二蛋见到魏三,瞪大原本眯着享受的狗眼睛,有些慌张害怕,随后,又假装不关自己事,冲着魏三小跑摇着尾巴跑上来讨好。
魏三捏住二蛋的后脖,把它提在手中。
“出息了,都会练兵了。”
魏三嘿嘿一笑,“既然你会练兵,那就每天再这里练上半天。”
魏三提着它,对延安城的百姓说道,“各位乡亲,谁家有狗子的前往延安府登记入册。”
假以时日,延安府中将会出现一只令人闻风丧胆的狗子大军。
“凡是有狗子,统统可领取白银三两,且每月领取战士赏银的一半俸禄。”
什么!
狗子也可以领俸禄了?
在校场的百姓,大多是自家有狗子在此处,所以才跟着来到了校场,没想到仅仅是登记就获得了一两银子,要知道,十条狗子也买不了一两银子,现在魏王财大气粗,直接拨款银子购买狗子。
且是,属于长期战略性购买!
应该说是租!
狗子也是打工挣钱了。
百姓们万万没想到,原来狗子比自己还要值钱。
恒师爷再一次有了事儿干,而魏三提着二蛋,“想要吃饭,就得干活。”
“你是怎么把它们集合的,就怎么把它们重新归位。”
没有了二蛋的控制,在食堂里吃完饭的狗子已经成了一片散沙,漫无目的的开始在校场游荡,而二蛋不想管事,吃饱了只想着跑路。
魏三自然是不可能让它如愿以偿,抓着它的后脖子丢在地上,“去,重新把狗子们集合起来。”
然而,吃饱了狗子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听话。
除了藏獒灵性足一些,其它狗子好像有些不受控制。
二蛋着急了。
仰天咆哮。
一股浓郁的王八之气从身上散发,全部的狗子开始瑟瑟发抖,包括藏獒在内,集体受到了血脉上的压制,埋低脑袋不敢与之正视。
二蛋很生气。
狗子们开始按照指挥排队,而二蛋跌跌撞撞极具喜感的爬上藏獒的脑袋,因为藏獒的脑袋过大,二蛋自己没有站稳,摔在了地上,愣是在这条食人恶犬脑袋上踢上几脚,而藏獒没有半分不悦的神色。
夸张!
魏大瞪大眼睛!
乖乖。
这小玩意有这么牛逼么。
二蛋得意的冲魏三扭了扭屁股,“汪。”
随后,站好的狗子开始报数。
“汪!”
“汪,汪!”
…….
如同,士兵集合一般,
在城中一个星期,二蛋已经把校场的训练方法印入脑海之中,现在,正是在研究一只狗子大军,见到狗子们被自己的王八之气所威慑,二蛋挺着小脑袋,往魏三身旁靠近。
那得意的小表情,开始邀功。
魏三很满意。
对吴江吩咐道,“扩大校场,三天后,它们与你们一起训练。”
“什么?”
宁海灵瞪大眼睛。
李自成匪夷所思……
延安府中,发生的事情当真打破了他的世界观,就连狗子,也能享受训练,参与训练。
“这是一条神犬,也不知道从何而来。”李自成羡慕道,他可以想象到,有这么一条训练有素,听从指挥的狗子大军杀入战场,必然能建无数奇功。
魏三哈哈一笑,而宁海灵替魏三回答了李自成。
“它是从你们西安府捡回来的。”
李自成无语,他在西安府怎么就碰不到二蛋。
二蛋通人语,不屑的看了一眼李自成,仿佛再说,“老子是看不上你。”
李自成无语凝噎,这条不到五斤的小狗崽正是在嘲讽他。
“哥们,他看不起你。”吴江一瞪眼,对李自成嘿嘿一笑。
“你丫的,来比一场。”李自成憋着火气,他受够了,眼看就要炸了。
吴江跑的飞快,而李自成追在他的身后,“狗贼别跑,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魏三见他们打闹离去,便不再理会,今天下午,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杂交水稻的收成时机到了。
当时,一包杂交水稻种子整整花了魏三一万的积分点。
这一万积分,在魏三看来在,是最值得的一笔积分,只有杂交水稻,才可以解决粮食空缺的难题,就是在后现代,杂交水稻对于华夏的意义也是无比重大。
魏三亲自立水稻之父石像。
消息下达到整个延安府。
无论男女老幼,魏三希望每一位都能参与杂交水稻的收割仪式,他希望延安城的每一位百姓都能见证到历史的改变,从这一刻开启。
这一切。
并不属于魏三,而是属于不在这个时代的一个老人,魏三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在这个错乱的时刻留下的纪念碑。
老人不在了。
但,他却可以永恒的活在另外一个时代。
也许只是一厢情愿,但魏三却格外重视。
而延安城的百姓们早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参于水稻收割的十位通过种植评比而选出来的优秀种植农民。
下午三刻。
魏三出现在实验田的前方,
山头上,站满了延安城中的百姓,
他们期待,等待。
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哪怕在魏三的经营下,延安城中不在有人常饿肚子,但是久食土豆、红薯,导致人均有些面黄肌瘦,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唯一杂交水稻。
只有摆脱饥饿,才能平定所有的内患,这是延安府的根基所在。
魏三怀着紧张的心情,整个种植的过程他只是负责指导,并没有实际的进入稻田之中,甚至,也未曾使用生长液,存靠着本身的水土种植,如果失败,一切需要重新计算。
但,直到今日,终于迎来了收割的时刻。
魏三比谁都要激动。
水稻的种植更合适于南方种植,而北方的天气干旱,水稻并非是最合适的作物,当时魏三种下去的时候,内心同样是惶恐的,一切不确地的因素太多了。
通过书籍记载,明朝已经有水稻的存在,在南方种植,通常能达到一亩二石的收成,而北方的种植甚至不到一石。
而再曾经,地主豪绅的土地收租就高达一亩一石,农民辛苦一年下来,不仅吃不上饭,而全部的粮食上交地主豪绅之后,还要欠下地主豪绅粮食。
这也是北方率先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可能地主、豪绅提早放粮,可能不会导致他们的覆灭,但是没有人能做到,所有才有了这一切的发生。
仅仅是如此,其实粮食也完全足够全国农民的生存,因为制度的无法更改,一切始终无法改变。
随着老爷子的石像抬进实验田,魏三亲自送花祭奠。
随后,十位负责收割的农民开始收割。一亩地划分出十个区域,开始集中收割粮食。
每一株穗苗上面挂着沉甸甸的稻穗,大概小半个时辰,全部的粮食收割完毕。
开始进入计算。
第一位推着牛车的农夫走出实验田,开始进入称重,
“报告魏王,除去麦穗,共计两石粮食。”
一石,
计算结果之后,魏三的表情终于浮现了满意的笑容。
而两石的消息通过传达,送达到了每一位延安百姓的耳中,这才一亩十分之的土地,就播种了一石的收成。
这让延安城的百姓统统接近石化。
“有救了。”
“咱们以后再也无须饿肚子了。”
一位六旬老人泪流满面,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怔怔的看向土地中的那座石像,魏王说,这种水稻是这位老人毕生的心血,他只是侥幸得到了一份种子。
现在,杂交水稻种在了延安城。
如果说一开始的奠基是魏三一人的情感寄托,而现在,全城百姓统统为这位伟大的人物奠基。
他们跪拜在石像下,祈愿!
这一天,恰好是天启年的五月二十二,在全部粮食称重完毕之后,天空落下了涓涓细雨。
实验田中,蕴养着皑皑雾气,百姓们在细雨中请愿,一亩地,收获了十三石的粮食,近两千市斤的收成。
超越十倍的收成,
如果大明开始播种杂交水稻,国里可达到从古至今未曾到达的巅峰。
而延安,从今天起,便是杂交水稻的种植家乡。
魏三深深的呼吸一口香甜空气。
“咱们,回去吧!”
祭拜完毕之后,魏三为宁海灵撑伞,下达了命令,全部的种子不可食用,统统用来种植。
就是魏三不说,也不会有人傻傻的去糟蹋杂交水稻种子。
待到来年,延安城的粮食可达到人人富饶。
府中。
魏三终于愿意烹制肉食庆祝,几个月来,除去几次重大的庆祝,魏三未曾提出烹制肉食以庆祝,今日,他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夜晚,魏三喝的伶仃大醉。
延安酒窖已经制作出来最新款的三粮液,由小麦、大米、高粱合成酿制,魏三称之为“延安”
这款达到四十二度的米酒,以延安为名,让人沉迷这美妙的酒意之中。
李自成已经彻底忘我。
短短不到十天,他几乎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在延安府中,好似盛世,一个接着一个的惊喜在诞生着。
而这里,有等级,但同样有自由,有高低,但无低贱。
人人有自己的权益,心之所向,追随魏王。
李自成迷惘了。
造反的意思是什么,不就是吃饱粮食,干一份活,一份收成。
现在,他简简单单的获得了。
不仅仅是他,整个延安府的百姓都获得了。
从原来的整日农作,人们开始有了娱乐的生活,似乎,天灾只存于延安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