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二十二章 爱卿,可是要匡扶大明

执掌风 超鬼 4008 字 2024-06-08

“杨东明,你可知错?”魏三怒斥道。

“臣,知错。”

“你可认错?”魏三又问。

“微臣认错,任由魏总管处罚。”杨东明自认,为官七年,心系大明,却始终未曾效力功勋,理应认罚。

“今日,除去你本月俸禄,若他日再无功勋,发配边疆。”

“杨东明,你可听明白了。”魏三问道。

杨东明诧异的抬起头,正对视着魏三的目光,在他的目光里,杨东明看到了不一样的风采。

他明白,自己不仅没有被处罚,还得到了这位魏总管的赏识。

“微臣日后必将为大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天启新政,奋不顾身。”

“你站起来吧。”魏三走到杨东明身前,亲自把杨东明从地上扶起来,这才是清流之臣该有的气节。

若尚有清流之臣,这朝廷之上,也全非一片乌烟瘴气,只是,他们饱受排挤格格不入罢了。

但现在,魏三绝不会让此等局面无限扩张。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尽忠报国,有罚有赏。”

“李贯四年无为,实则荒唐无稽。”

“杨东明七年无为,实则忠心贯日。”

“尔等入朝为官,领朝廷俸禄,自当为天下尽力!”

“当以大明盛世,广致人才,尔等过去是何等为官,往后又是何等为官,自当忠于大明,忠于陛下!”

“不论是重权在握,还是先帝遗臣,皆是天启新政之臣,自当忠心于陛下,不必胆战心惊,更不必偷摸掩盖。”

“天下人才,本就应该为大明王朝尽心孝命,为朝廷所用,至今日起,过往不究,不计前嫌,奔赴远大前程。”

魏三一通洗脑,朱由校嘴角上扬,似乎有了目标,这是他的大明,是他的天下。

“魏总管忠心赤胆,朕心颇安,自过往不究。”

“听以魏总管所见,杨东明,朕问你,你现居官几品?”

“回皇上,微臣正官四品。”杨东明回答。

“即日起,朕封你正官三品。”朱由校学着霸气道。

“是。”

“陛下。”杨东明万万不可置信。

“朕封的是你忠心可鉴,心向大明。”朱由校微微一笑。

杨东明万分激动,“皇上恩同再造,微臣必当鞠躬尽瘁,不负圣恩。”

“往后,凡是为大明建功立业者,朕赏之,碌碌无为者,自当回到祖地,退让官职。”

朱由校非常上道,甚至,还用眼神询问魏三,那温柔俏皮的大眼睛好似再问,

“忠贤,朕这波发言是否给力?”

魏三偷偷给朱由校竖起大拇指,他的确做的不错,与正史不同的是,碌碌无为得到朱由校并非弃国之君,他的心与大明关联,只要抓住一个点,便死死不再放手。

朱由校对魏三有着绝对的信任,他明白,今日起,他再也不必被众臣联合牵着鼻子而行,他可以摆脱傀儡皇帝称号,自由畅快。

“皇上,除去朝廷奏折,民间官员亦有奏折。”叶向高提醒道。

既然,魏忠贤自以为是过往不究,他也不必在低首俯心。

当务之急,应该是在早朝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魏忠贤推出去。有他在,朝廷永无宁日,只要他离开,所有的一切必将打回原形。

“陛下,有七十二奏折来自两西官商,以求平寇。”

“各爱卿有何己见?”朱由校有一次学到了。

他完全可以不需要急着回答,等到众人讨论完毕之后,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分析,真正的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

小半个小时后。

朱由校脑袋大了。

讨论的确开始了,但依旧没有任何头绪,满朝文武,有武将请命,有文官主张安抚。

始终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叶向高只是紧紧的站着,他并未发表自己的意见,似乎,被魏三的威严所震慑,而开始变得谨慎。

连内阁首辅都禁言了,以叶向高为首的党羽之官皆闭上嘴巴,不敢胡乱发言。

就是波及自身利益,也需要思考一番,再敢发表言论。

“不知,叶大人有何看法?”

朱由校见讨论不出一个答案,打断了满朝争论不休的大臣。

“回陛下,臣听取各位大人意见,各有其优势。”叶向高依旧不选择,作为一位专业级老油子,打太极的功夫过硬。

如果他选择不回答,朱由校就是问一百次,听到一百个不一样的答词,最后也只会是同一个意思。

“陛下,微臣认为,先以赈灾安抚为主,军队在后,若无法安抚灾民加入流寇之徒,便军事灭压。”翰林大学士徐浩杰提议。

“臣苑马寺卿北方军龙岗,臣愿带兵一万,前往西北平乱。”龙岗主动请命。

“认可徐大人意见的有多少人?”朱由校问道。

叶向高默默的往徐浩杰身后一站,几次眨眼的功夫,绝大一部分大臣都有了答案。

魏三也明白,想要从根本上解放他们的尿性,并非三言两语可以改变。

叶向高不倒,朝廷之中的暗流涌动便始终动荡不安,亦或者,拔倒叶向高,也会有人扶持第二个叶向高。

这不仅仅是官员斗争,其中,还有帝王之术。

黑暗中,可不仅仅只有一两只大手在暗中搅动,叶向高恐也只是一枚不错的棋子。

魏三并没有否决这个提议。而且,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除了亲身到西北方,魏三在皇宫中也无法明白那种深处大旱之中的绝望。

“除了威慑流寇的勇将之外,臣认为,应当选一位为大明王朝尽心尽力的德高望重之臣行往两西一带,表达朝廷心愿,安抚难民。”

“微臣朱国祯有一人举荐。”礼部尚书朱国祯与叶向高对视,达成共识。

“爱卿快快道来。”朱由校激动道。

“陛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朱国祯微微一笑。

朱由校错愕,“爱卿已年近五十,可打算亲自远下两西,匡扶大明?”

朱国祯嘴角一抽!

差点没抽死过去…

瞪大眼睛。

被朱由校的激动给震懵了,这他丫的,是不是傻!

错乱章节催更!